2017年12月04日13:49 新浪综合

  来源:泰达宏利基金

  先后管理过近十只公募基金,加上此前从事研究的五年时间,算算在资产管理领域工作已有10年。而在这些年中,2017年可能是我投资经历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年。

  在市场很多人的眼中,我的“代表作”是泰达宏利逆向策略这只基金(尽管我个人对我所管理的基金一直是一视同仁,从来不会厚此薄彼),它在2014、2015、2016这三年中每年排名都在市场前三分之一,但是在2017年,该基金表现差强人意,在权益类基金中排名相对靠后。

  看到如此大的反差,我可能比相关的任何人都会感受到切实的痛苦,因为自己同时作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和持有人,既有同其他持有人一样“收益不及预期”的想法,也有对自己投资方式方法的重新审视。痛苦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能因为挫折而放弃,更不该因此而扰乱心神,最重要的是怎么去面对与解决。

  首先是态度,我曾不止一次去回忆自己是否在投资成功过程中骄傲,被胜利冲昏头脑背弃了自己的做事方式。但是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并没有如此,而身边了解我的人也都对我一直有个低调谦虚的印象。

  那么,是不是方法出现了问题?

  泰达宏利逆向策略基金一直以来的理念是每一个股票代表相等的投资机会,不会因为股票大而买得更多,因此理论上,基金表现超越了“全市场平均”就已经达到了目标。从数据来看,截至11月10日,代表大盘股票的沪深300指数上涨24%,代表中小股票的中证1000指数下跌9%,全市场股票平均涨幅-6.6%,中位数-13%,泰达宏利逆向今年以来-2.52%,已超过“全市场平均”。

  但是这样的答案并不能让自己满意,我不免问自己为什么在风格差异这么大的市场里,多数基金站在了“对”的风格上,而大部分量化基金却站在了“不对”的风格上?到底是风格选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风格?

  通过对公募基金历史数据的分析,我发现公募基金的投资整体长期偏向大中盘、高盈利公司的股票,因此今年公募基金整体表现很好甚至超越指数,来源于一直站在这个风格上,而今年吹来的风特别猛烈。

  结合历史数据和逻辑去分析,我会倾向于把市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2-2007年,蓝筹股票持续战胜中小盘股票,崇尚价值投资的公募基金作为新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要定价力量,其市场份额占比从3%上升至30%以上;

  第二阶段是2007-2016年,中小股票整体不断战胜大盘股,尽管市场涌现出茅台、格力、万科这些知名龙头公司,但是其涨幅依旧不如以重组预期为主体的壳公司、ST股票涨幅,同时公募基金的市场份额降低回到约3%;

  第三阶段是2017年起,对于无序资本运作监管趋严,政策趋向脱虚向实,同时引入海内外机构投资者,整体市场重回价值投资。在此背景下,我在一季度末逐渐减持了小盘股,向大中小盘均衡配置调整。

  事后来看,当时的调整方向是对的,增强了组合的防御能力,但是力度是不够的,进攻力不足。之后,我们加强了对于股票长期基本面的数量化刻画,进一步增强组合持有股票的内生盈利,符合长期政策方向和市场规则。

  展望未来,个人认为尽管市场会出现一些反复,但是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不会改变,较好的盈利质量仍会是投资首选。只是现阶段部分白马股的估值已经修复到合理甚至是较高的程度,需要放开视野寻找多种盈利较好的公司。

  我相信投资是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无论我们投资中遇到什么风格变化,盈亏变化,都不要忘记自己投资的本心,坚持、开放地去分析,洞察市场变化的内在原理,不要人云亦云,坚守投资纪律,持续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才是我最重要的事。

  泰达宏利基金:刘欣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王萌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